寒窗苦读多年,眼看就要走到最后的关头,却被迫终止于此。
我对不起郁郁而终的父亲,对不起为我操劳多年的母亲。
也有负于以诚待我的燕夫人。
直到那一天。
燕云廷带领黑甲军入城,以雷霆之手段剿灭了叛军,解了京城之危。
我推开了家门,有些茫然地走上大街。
战火刚刚平息,京城的大街小巷还是一片破败之象。
到处都是断壁残垣,还有火光和未及时清理的血迹。
街上除了巡逻的黑甲军以外,只有零星的几个行人。
也是从这些人的口中,我得知了这十几天来发生的事情。
城门将破之际,是燕夫人带领国公府数百名护卫亲自上了战场。
是她的义举燃起了世家贵族骨子里的血性,各府纷纷效仿参与守城。
是燕夫人带着这群“杂牌军”死守城门七日,这才等来了黑甲军。
燕夫人,救了京城众人的性命。
那一刻,我的心中生出一股强烈的自豪感。
我所敬重之人,远比我想象的还要耀眼。
然而我也自惭形秽。
燕夫人一介女子之身,有如此胆魄上阵杀敌。
而我却龟缩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,心里还惦记着科考之事。
我向来孤高清醒,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以及能做什么。
可是这一次,我无比痛恨自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。
不能像汾阳王一样,跟着燕夫人一起杀敌!
这场叛乱被平息的很快,一个月以后,京城便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。
而此时,圣上终于下旨重开恩科。
无数举子欢呼雀跃,但我的内心却极为平静。
科考,曾经是我半生的信念,现在似乎只是无数条人生道路中的一条罢了。
若是能如燕夫人期盼的那样,考中状元,我自然高兴。
但若发生其他变数,我也不会灰心丧气。
人生海海,可以选择的道路很多。
最终,我还是被圣上钦点为新科状元。
而且还是百年难得一遇的“三元及第”!
打马游街的那日,我是意气风发的。
跟我一起游街的,是我的好友,孟行。
而在围观的人群之中,我知道有我的娘亲,还有我的贵人,燕夫人。
我想,他们看到我身穿状元袍的这一刻,内心应该是高兴的吧。
他们高兴,我便心安。
游街后的第二天,燕夫人一家子突然上门拜访,这令我有点措手不及。
看着一脸尴尬喝茶的罗先生,我的心里隐隐有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猜测。
后来燕夫人主动说要找我娘讨教刺绣之法,我内心的猜测渐渐成型。
燕夫人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厅,只剩下我和罗先生面面相觑的喝茶。
我第一次觉得尴尬,我想此时的罗先生,应该跟我是同样的心情。
我莫名觉得有点好笑。
原来即便是纵横官场的老狐狸,也会有如此坐立不安的时刻。
也许是因为燕夫人直接将那层窗户纸捅破,事情的发展变得极为快速。
只是母亲依旧有些下不了决心。
我清楚的知道她在顾虑什么。
母亲寡居多年,吃了不少苦头。
如今这个年纪嫁人,她怕惹人非议,影响我的前程。
其实我的内心也很矛盾。
我既希望母亲能够找到一个相知相爱的人,与她共度余生。
但同时,我似乎不想做燕夫人名义上的弟弟。
清醒自持的我,第一次看不明白,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?
那一日,我站在母亲的房门外,看着她安静的坐在绣架前刺绣。
我意识到自己真的很自私。
母亲其实很孤寂,她应该去寻找自己的幸福。
罗先生是个不错的人,他有能力保护母亲,也有能力给母亲幸福。
想通之后,我劝说母亲抛开世俗的成见,答应罗先生的求亲。
我知道母亲最在意的人是我,我支持她再嫁,她内心的顾虑便少了大半。
后来的一切,其实并不算顺利,但是罗先生却以一己之力扫除了所有的障碍。
他亲自去圣上面前求了赐婚的圣旨,也正是这道圣旨,堵住了悠悠之口。
母亲终于笑着出嫁了。
我将她交给了罗先生,我很放心。
罗先生对母亲极好,大概是爱屋及乌,他对我的仕途也安排的尽心尽力。
在一众等候授官的进士之中,我被安排进了六部见习。
我隐隐猜到了罗先生的用意。
他并不想让我去翰林院蹉跎时光,他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实干的官员。
第381章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